归根结底,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要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得到最终检验。一所学校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中国直播网,不在于有多少外援可资利用,更不在于有多少自上而下的指示和要求必须完成,而关键在于教师实施课程的素质与能力。
【课程再开发与创造性实施能力的欠缺】
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的欠缺有其历史根源。由于长期以来教师只是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课程改革是与教师并无直接的关系、甚至是非常遥远的事,教师常常更关心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而今课程改革却涉及到教师,要求教师从一个忠实的执行者转变为一个开发者、创造性的实施者。新教材亦秉承新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编写时注意到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为师生留有再开发与创新空白,具有一定弹性。这就要求教师有对课程和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能力。而长期以来教师课程意识、课程实施能力的相对薄弱使之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相应的对课程进行再开发和创造性实施的本领。
另外,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的欠缺亦有其自身方面的原因。如何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再次开发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如何使教材中知识所蕴含的生命活力在教师这里得以激活与活化,使知识以活化状态抵达学生心灵并产生深深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在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的过程中生成自己的知识。可见,相较于知识搬家而言,二次开发教材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艰辛的劳动,尤其是创造性劳动。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观察、体验和提炼生活的本领,而且要求教师具有融合教材知识与生活体验的能力。只有广大教师重视教材的二次开发,彻底改变课程实施中的知识搬家现象,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
当然,新课程赋部分权力予地方、学校,使教师也拥有了一次课程开发的权利(如校本课程)。国家在课程管理体制改革中赋权予地方、学校,目的是使课程更符合各地教育特点和学校的办学特色,内容更贴近儿童生活,以期更好地实现课程内在的教育意义。这种想法固然是好,然而,各地、各校教师鲜有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和比较成熟的课程开发实践,对于如何开发一门课程?编写教材有哪些基本流程?选定内容要考虑哪些因素等等问题缺乏系统的了解与掌握,致使一些学校开发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易于出现从教师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过多,从学生喜欢的内容角度考虑过少,从而使开发的课程难以在学生中产生其内在的教育意义。有些课程的开发虽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地方的特色,却缺乏能胜任这门新课的教师,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难以真正产生实效。
【由稳固的课堂到动态的课堂变化带来的不适应】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思维,生成自己的知识,促进学生自主有效的发展。这一变革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构建“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互动中传播与生成知识,这也给教师驾驭现代课堂带来了难度。习惯于传递知识,习惯于学生静听的良好课堂秩序的教师,在短时间内很难迅速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尤其是要求教师不以单纯传递知识为最终教学目的,更使不少教师难以适应。传统的课堂教学定势使得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完成预定的教案设计,在教学中常常表现为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地滑回自己所习惯和熟悉的比较老套的教学行为。这反映出教师缺乏灵活应变能力,在行为和心理上的不舒适,也是教师习惯的教学行为惰性对新课程实施的一种无形抵制。实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勇于超越自我,敢于和善于突破自己熟悉的方式和习惯的经验。教师也只有在不断地尝试与创新、在反复的挫折与反思中才能不断地前进和提升自己。
另外,新课程实施对教师熟练灵活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在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它也必然会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意义表明它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技术手段,更不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丰富和提高教师与学生搜集、处理、应用信息的方式与能力,师生在更广阔的意义上共享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因此,新课程实施对教师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需要附带说明的是,一项课改要想取得成效,不仅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全方位保障,需要政府的推动、政策的保障和良好的教育机制,需要专家、校长、教师及学生投入智慧与精力,而且需要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及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笔者认为,目前课改的宣传力度仍有待于加强。新课改理念虽已逐步深入到学校和教师,但远未动摇家长对教育的传统的功利主义的观念,更未深刻影响到社会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传统的评价观念和方式的改变。生活中家教盛极一时,择校之风愈演愈烈,部分学校一手搞课改,一手抓应试均与家长的传统观念、社会的评价方式不无关系。社会对文凭的片面追求,家长衡量学校成败的标准迫使学校、教师屈从于升学压力,从而导致学校教育功能的扭曲、简化。由此我们更应该意识到教育的复杂性,课改的艰巨性。课程改革本身是个系统工程,同时它又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意味着课程改革不可能孤立进行,很多问题也不是单靠课程改革自身就能解决的。因此,实施课程改革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及家长的全力支持。
总之,中国直播网,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实质性环节,课改的成功与否最终都要从课程实施的质量与水平来衡量。因此,分析与研究影响课程实施的诸多因素有利于为决策部门提供课改反馈信息及制定措施的依据,有利于促进课改健康、持久地向纵深发展。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