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国直播网!遇见美好,记录事实!Meet the good, record the facts!

中国直播网微博  直播网微博   网站地图   商标版权注册证   直播号入驻

囿于性别对抗的春晚小品,开始只教育女性了

2024-02-10 12:31来源:新浪娱乐编辑:采小编

春晚,小品,性别,女性

  “以前教育观众,现在开始只教育女性了。”

  果不其然,一个靠着堆积网友创造的“烂梗”挤上龙年春晚舞台语言类节目的小品《那能一样吗》,因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招致了不少批评,有网友甚至认为,“对中年已婚女性恶意太大了”。

  囿于性别对抗的春晚小品,开始只教育女性了(图1)

  十几分钟的小品从头看到尾竟然让人找不到笑点,基本上就是复习了一遍网友创作的那些梗,说实话,抛开性别观念带来的争议不谈,如今出现在春晚舞台上为数不多的语言类作品在失去了笑声之后,也就只剩下尴尬了。只是,拿着父女联手对抗母亲双标当笑点的春晚,却让人非常不适。

  不是网友太苛刻,从情节设计到台词演绎,整个小品处处体现着对女性的规训,爸爸操持了照顾女儿的一切,妈妈连嫁出去的女儿回婆家过年都阻止,这种明显迥异于现实体验的桥段能够被编剧写出来也真是难得,堪称魔幻现实主义的新作,就像网友所言,“能够在那么多节目中挑出这样一个不好笑的”,也是难为导演了。

  其实,春晚语言类节目囿于性别对抗是个老传统了,尤其在对女性的“敌视”方面,几乎在每个相声和小品都能找到物化、刻板、污名女性的存在,对女性容貌津津乐道,塑造女性永远是对的人设,婆媳小肚鸡肠勾心斗角,更年期妇女脾气暴躁,女领导好像“男人婆”,再到如今的母亲双标,绕来绕去,春晚小品还是脱离不了八股束缚。

  几年之前,《中国妇女报》就曾撰文批评,“一年又一年,春晚的性别观念怎么就不长进呢!”在文章看来,既然春晚节目存在性别歧视的事实,剧组就应该正视问题,邀请性别专家把关号脉,该砍掉的砍掉,该删改的删改,毕竟没有性别歧视的“绿色”春晚是央视作为媒体的应有之责。

  很可惜,时下的央视春晚还是无法改变媒体传播中对男女性别角色的陈规定性,无法打破语言类节目僵化的角色规范。在我看来,或许,这恰恰是艺术创作在一个僵化现实环境的无奈,忌讳太多,教化育人属性太强,硬生生让原本只为快乐负责的语言类艺术作品承载太多属性之外的职能。

  传统社会中,总是将女性定义为家庭而不是社会的附庸位置,《那能一样吗》自始至终都是在刻板化母亲形象,把母亲塑造成了只看见别人问题看不到自己问题的双标“无理取闹中年女人”,完全罔顾现实中多数女性承担了绝大多数的家庭责任,把个例升华成普遍性来公开吐槽,在春节这个场合对女性进行教育,让屏幕前正在包饺子的妈妈们情何以堪?

  当社会的禁忌和顾虑太多,语言的讽刺属性被压制,留给艺术的空间,尤其是在春晚这样的舞台上就可想而知了。只是,当艺术讽刺的对象一直局限于残疾人、女性这些本应该得到更多关爱的无权无势群体身上,又怎么会有生命力呢?

  从这个角度来说,语言类节目在春晚舞台的减少乃至未来退场,未必就是艺术本身的缺陷,在僵化的现实中,注定创作不出穿透人性的作品。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原文链接:囿于性别对抗的春晚小品,开始只教育女性了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    

标签: 春晚   小品   性别   女性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热门标签

CopyRight 2014-2024 中国直播网(直播网)VZHIBO.COM.CN(中國直播網有限公司)

本站取得授权享有第17448205号“直播网”商标注册证 | 中国直播网投稿公邮:news@newsgo.com

直播网网站所登载资讯、图集、视频等内容,版权归直播号自媒体平台原作者或投稿人所有,投稿视同本站原创首发,刊发或转载仅限传播目的非本网观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商业用途。

直播网侵权反馈:news@newsgo.com 直播网撤稿函下载如有侵权请来邮说明情况提供相关资料证实,直播网收到后会尽快处理答复。吉公网安备22040002000116 备案号:

中直网 吉ICP备2023004346号 | 新现场 吉ICP备2020008037号 | 中在线 吉ICP备2020008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