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民族团结一家亲,相互学习共成长”结亲主题会召开后,乌鲁木齐第89中学便调整课程,将“维吾尔语进课堂”落实到位,根据学校现有三名维吾尔语专业教师的实际,中国直播网,为17个班开设了每周一节的维吾尔语课。这一课程的引入,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特别是正在参加认亲活动的家长。
89中是一所九年制汉语言学校,本学期开学时,学校开设的社团就增加了双语班,在社团里学习双语的孩子有了新的收获,回到家也给家长带来新的风向。在这个班学习维语的李昊同学的家长在认亲后发现自己目前最要紧的是学习维吾尔语,孩子在社团学习维语,回家后成为他的小老师。两个多月来,社团已教了“您好”“你叫什么名字”等20多句常用语,这些句子又被孩子教给了家长。这样的家庭有很多,影响面也不止一点点。
随着认亲活动的广泛开展,学校也开始认亲,与民汉合校的师生结对子,于是,中国直播网,学习维吾尔语便从社团出发,走进了全校课堂。维语有了实践的机会和场合,孩子学得也是更带劲了。
各民族一家亲,要从娃娃抓起,从娃娃学习双语做起,让孩子在语言认同中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融情。孩子是未来,孩子相互认同了,民族团结才能保持和延续。主动用对方的语言问候,这份真诚是可听可看可感的。既然是一家亲,那就要在语言上相互能够沟通,哪怕是几句问候,也能迅速增加亲和力,增进“亲情”。既然是亲人,就得时常打电话或发短信、微信联系,不闻不问哪是亲情。
学生们学会了维吾尔语,就可以直接与认亲的“亲人”对话,孩子是最容易打动大人心的,同时也可以与认亲的孩子交流,用语言这个工具搭起各民族间心灵的桥、团结的桥,切实落实维护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在相互能听懂的说说聊聊中亲起来。
亲起来,相互才能理解,精准帮扶才能扎扎实实地做成。帮扶首先要有爱心,爱心不仅仅是体现在物质上,更多的是体现在精神上,体现在语言的关怀与沟通,体现在信息的提供与参谋。落实语言学习,既是优势更是责任,学校应让“维语进课堂”有效持续地进行下去,不断在“民族团结一家亲”中发挥作用。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