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的话

乔克清,对小编来说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说熟悉是因为她的名字不时出现在《教育时报》上,出现在时报人的口中,出现在同事的书中;说不熟悉是因为,尽管她是《教育时报》多年的老朋友了,但至今为止,小编对乔老师还是未曾某一面,说起来也是惭愧。
如今时报已经30岁了,同事小Z说:青春融入青春的日子,很美好!乔克清说,时报是她青春岁月的见证人!我觉得的确如此,看了她的故事,您肯定也这么认为。
我的青春,是在一个叫七里冲的小山村度过的。那是一个让我一度黯然,却最终又让我灿然的地方。
我最初的身份是代课教师。这身份,现在想来有点浮萍的味道,类似蒲公英的际遇,就是不安稳,没根。在村里的孩子放学后,我能附着的依托就是书本和梦想。《教育时报》,在那个时候出现在我的眼前,成了我思想的栖息地。
在从麻秆糊纸的顶棚上,垂下一盏15瓦的电灯泡下,我几乎一个字一个字“抠”读时报《人生版》上的文章。从题目到内容,从内容到作者,从作者到他们的地址。上面某乡中和某村小的地址,似乎根须一样,接通了心里游丝般又蓬勃的气息。凭着这股气息,我试着拿起了笔,把心里所思所想所遇所悟,展现出来,并从报上抄下了“郑州市顺河路11号”,悄悄地投寄出去。

乔克清在《教育时报》上发的第一篇文章《偶感》,配图
第一篇是大约只有300字的纪实小文《偶感》。文章很快在《教育时报》上发表出来,我禁不住把《教育时报》当作心灵停靠的港湾。《教育时报》后来还专门配照片推出了我的散文小辑。那张照片,是县勤管站工作人员下乡给毕业生照毕业照时,顺便给我照的。那时的我长发齐腰,穿着红格子西服褂,下身是黑色的针织裙,照的是坐在七里冲校门口的池塘埂边的侧影。照相师说:“上相哩,跟山村的风景很协调啊!”
代课两年后,我转正了,入了编制。毋庸置疑,时报功不可没。
而此时,囿于狭小的环境,加上自身的局限,我成了大龄的女子,也就是如今所谓的剩女了。在时报“我最近的心愿”的征文里,我坦言自己“想拥有个家,想拥有一个爱人”的心愿。这个心愿被编辑刘肖老师捕捉到了。他有心成全我的心愿,专程从郑州赶往商城,倾听我的心声,着意以时报为网,帮我打捞出红尘之爱。事后,几个月之内,我收到上百封信,甚至在一年半载后,还能收到零星的信件。可我离不开父母,也离不开生我养我的小城,没有从中选择一位作为自己的归宿,最终辜负了时报的一片苦心。
我呢,孤单的时候,迷惘的时候,都会给刘肖老师写信,刘老师也会打电话问候我的生活。时隔两年,我终于遇到属于自己近距离的缘,牵手组建了家庭。刘老师征得我的同意,把那两年的通信以《小乔老师的十二封信》为题在时报上发表出来,很是欣慰我抵达爱人和幸福了。

幸福的乔克清老师,终于找到了梦中的那个他
生活安定以后,我写作的范围宽泛起来,投稿的地方也多起来,先后成为了信阳市和河南省作协会员。值得一提的是,四年前我调入了县城的第四小学,生活像万花筒一样越发色彩斑斓起来。
现在任教的四小也订了《教育时报》,每每在门卫室看到,我总会伸出双手去抚摸抚摸。如果时间宽裕的话,就会坐下来,翻开看一看。时报是我青春岁月的见证人,更是我相知相伴的老朋友,一直温暖着我、激励着我!
原载 |《教育时报》
作者 | 乔克清

附:
小乔老师的十二封来信
第一封信
尊敬的刘肖编辑:
您好!
今天上午看到您写我的报纸了!
新学期开学,我调到官畈小学了,和妹在一起教学,这是我一直盼望的哩。
我在班里上课。送报纸的人来,同事们在大办公室拿过报纸——噫!这不是乔克清吗?大家围过来——真是的!妹抢过报纸,高兴得手舞足蹈,立即到教室喊我。
您写得真好,把我写得真好,委婉含蓄又那么真切地表达了我的意愿。我现在正笑意盈盈地想:您的美好祝愿,将打动哪一颗心,又将有哪一颗心用爱将我包围呢? 生活多么美好,多么神奇!
收到信没?目前还没有,今天才9月2号呀,那鸿雁正在路上飞吧……
乔克清
1999年9月2日
乔克清,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一位普通的山区教师。5岁那年,一次医疗事故给她的左腿留下了残疾。长大成人,因为身体的一点缺陷,乔克清体验更多的是现实的残酷,中国直播网,甚至也曾看破红尘。几番曲折之后,乔克清在一所山区学校当上了代课教师,“刚想松口气,仿佛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29岁,是个大姑娘了”。热爱文学并多次在《教育时报》发表作品的小乔老师,在给编辑部的一封信中提到自己最近的心愿是早一天“抵达爱人”,我决定去访访她。
1999年8月15日去商城采访乔克清老师,28日在《教师月末》一版推出《爱人啊,我何时能抵达你——一个青年女教师的期待》,9月6日收到了小乔老师的第一封来信。
这次采写,我投入了很深的感情。乔克清老师的遭遇打动了我,我想帮帮她。当然,帮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要登到报纸上。而我,正是想通过在报纸头版为一位山区的残疾青年女教师征婚,在帮助乔克清抵达幸福的同时,也向读者传达着《教育时报》对基层教师的关注。“走进普通教师的心灵”,永远是《教育时报》,也是我作为一名时报记者的追求。
#p#分页标题#e#我设想着,报上这么一登,肯定应者云集。小乔老师在其中择一如意郎君,再择一良辰吉日完婚,我带一束鲜花去参加婚礼,然后仍然在《教师月末》的一版,以摄影的形式推出整版的后续报道——《小乔出嫁了》。我很为自己的想法得意。
(记者)
第二封信
尊敬的刘编辑:
您好!
截止到9月10日,我收到22封来信。大概因为我的地址是乡下的村小,几乎全是乡中乡小的来信,无一例外,全是教师。
都太远,信的内容也不能让我满意。您一定要怪我太挑剔了。洛宁县有位老师因不知路线,绕了路,坐了三天三夜车辗转找到了我,说看了报纸想来看看我。见到了我,便觉得不可能,发现自己太冒失了。
这些来信,多少动摇了我的信念。远走天涯,谁值得我这样做,天涯也许并没有我的家。我突发奇想,把您写的这篇文章在我们县城的刊物再发一下。您肯定会同意的,对吗?
但不管怎么说,我对您都怀着敬意和谢意。您来去匆匆,对我就像是一场梦。有许多人事后才知道您来采访过,很惊奇:发生了什么事,引来了省里的大记者。我说,是您的心好,时报的人好,想帮帮我,他们非不信。随他们羡慕好了!
乔克清
1999年9月13日
在乔克清收到来信的同时,我也收到了不少来信。有抒发读后感的,也有托我给小乔老师转信的,大多感动于《教育时报》对基层教师全方位的关爱,说“只有‘娘家报’才这样处处想着教师们哪”。平顶山的一位曹老师还在信末要求:“我期待着有一天和您一道参加乔老师的婚礼!请您别忘了通知我,千万!”
(记者)
第三封信
刘肖编辑:
您好!
这一段又收到了40封信,加上前一段的,共有62封信了。
目前,还没有可牵心的。天哪,难道“爱人”是电脑上的空白键?也许红尘中的缘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求过了,心里也就踏实了。
但愿早一天——您能放心我!
乔克清
1999年9月17日
小乔老师的确有点让我放心不下,就像一位朋友,看她身单影只的,我的心里似乎没个着落。
但文章见报毕竟才半个来月,还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再等等吧。我给乔克清去信,劝她少安毋躁。
(记者)
第四封信
刘编辑:
您好!
截止到今天,我共收到92封信。我不知道咱们河南有多少县,差不多该到齐了吧。情况复杂,对真感情的渴求却是相同的,尽管年龄大小不同,上至45岁,下至19岁。
我们县也有一位教师来信,27岁,教外语,我觉得还可以。去年我去他们乡演讲时他在座,当时对我就神往。不知他人品到底怎样,我回了一封“含糊”的信。
在我们县的杂志登您的文章,还没有眉目。不登,我不甘心;登了,又怕太近,有麻烦。思来想去,还是登,但愿您洒下的甘露,能让我收获至真至纯的幸福。县里的编辑老师说,你们时报对我比他们对我还好,所以他们也尽量满足我的要求,要赶上你们似的。
周围的同事和我一样,比以前更爱看《教育时报》了。每每读到您的文章,感觉像是又见到了您本人,亲切极了。
乔克清
1999年10月5日
宁陵县的一位李老师给我写信,说他9月2日给乔克清去信,愿相伴终生。过了半个月,还没收到回信。等不及了,托我问问小乔老师心里怎么想的。
我立即给乔克清去了一封信,希望她不管对对方是什么印象,最好抽空给每一位来信的朋友都回封信,哪怕只言片语也好,毕竟那每一个信封里都装着一颗热乎乎的心呀。
(记者)
第五封信
刘肖老师:
您好!
收到您的信,我赶紧给李老师写了一封回信。另外,我写了封简短的公开信《谢谢您给我的爱》。如果您觉得合适,就发一下,算是对大家有一个交代。
对了,上封信提到的那位外语老师,前天见了一次面。看第一眼,我就知道又完了。原因我也说不清楚。其实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只一个眼神,甚至一声叹息,便能走到一起了。我也不是挑剔,我是比谁都想凑合一下的,可如今是,连凑合的人也找不到。
乔克清
1999年10月12日
我在《月末飞鸿》栏目里编发了《谢谢您给我的爱》,全文如下——
8月28日,《教育时报》登载了记者对我的专访——《爱人啊,我何时能抵达你》。时至今日,我已陆续收到省内各地朋友寄来的近200封信。
一封封信,就是一颗颗火热真挚的心。有在校学生把我当榜样的,有想和我一起探讨文学的,当然,更多的是愿陪我走未来的人生之旅的。这其间,洛宁县的任老师、息县的杨老师、商水县的李老师等先后不顾路途遥远,辗转近千里来看望我。
不管是拆阅捧读来信,还是和这几位朋友面谈,我总是很真切地感受到一颗诚心、一种气息和一份关爱。因为我是从生活的最艰难处走出来的,所以您的心情我最懂。只是,我强烈地眷恋着生我养我的小城和父母,我如何能割舍他们,为爱走天涯?
刘肖编辑来信督促我,让我一定要给每一位朋友都回信。对爱说“不”本就很艰难,而一再用笔写“不”并把“不”寄走,亲爱的人啊,我受不了。我有限的回信只给了爱好写作的朋友。
我想在这个县城里成一个家。未来于我,还是莫测,但您曾表露的真心真意,我会铭记心间,化作生活的动力。
今天,借时报一角,向所有来信的朋友郑重地说一声:“谢谢您给我的爱,今生今世我不忘怀。”
(记者)
第六封信
刘老师:
您好吗?
直到今天,我还能零星收到读者的来信。先前读信的激动和喜悦已经平静下来,取而代之的是由信带来的小麻烦。
迄今有四人来访。当然都先在虎塘打一头,又转到官畈。他们的形象叫我难以接受,更叫我尴尬的是,这四个人先后拿着那张时报,大肆渲染他们是来应征的。同事对我尚能持理解和保护的态度,附近的村民对我就稍有微词了。
我已有了“不同意”的明确态度,有的还硬是自作主张要住下来。今天,宁陵县的李老师——他曾因我未回信而特意和您联系过——在来访之后又来信说,他准备辞去工作,在商城县打工也要逼我就范,还说要找县教委给他弄工作。我深为恐慌和害怕。我真怕他像马蜂一样乱蜇人。我本欲追求幸福的生活,难道求来的将是灾难吗?
乔克清
1999年10月26日
这封信到的时候,我正在昆明蜜月旅行。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李老师写信,劝他别作傻事,另外还说了些感情要两厢情愿、强扭的瓜不甜、做不成爱人还可做朋友之类的话,不知道这些话李老师能否听进去。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可是大大地出乎我的预料了。我实在不愿意看到,一番好心,却给乔老师带来伤害。那些天,我一直惴惴不安,每天信来,总要先翻一翻,看其中有没有小乔老师那熟悉的笔迹。
(记者)
第七封信
刘老师:
您好!
十多天过去了,那个让我感到恐怖的人,没有来。我紧张的心终于放松下来。
在本县杂志转载文章的事,在这一惊扰之后让我一个电话取消了。虽然“遇”很难,但倘若在县城满城风雨后而不得,就不敢想象以后的处境了。
#p#分页标题#e#众多的来信中,是一个又一个在现实面前遭受挫折的故事。我想见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是屡遭磨难后的豁达,似乎没有。百里挑一,挑不出一个。而且从来访的人来看,信是靠不住的,文采飞扬的背后,往往是话不投机的尴尬。
年轻的时候,以为真正的爱还在后头,就一直往前冲;走着走着,沿途的风景就变了样,连开始那美好的丝丝缕缕也不见了。看来,是要重新摆正、调整自己的心态了。
刘老师,您会不会责怪我呢?
乔克清
1999年11月6日
人生在世,谁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我怎么会责怪你呢,小乔老师。
收到这封信后,我给乔克清回了封很长的信。在信中,我第一次向她谈起自己多年来的情感经历。我想告诉她——
幸福或在天边,或在眼前,有时的确很难把握,但对于幸福的追求永远不要停步,惟有如此,生活着才有劲头。
只要心中爱火不灭,说不定哪一刻,你会忽然发现,幸福已悄悄来到你的身边。
也正因为幸福得之不易,一旦拥有,才会加倍珍惜。
(记者)
第八封信
刘老师:
您好!
收到您的来信,我很高兴。原以为您会责怪我,恰恰相反,您给了我许多安慰和鼓励,真不知怎么感谢您。
刘老师,没料到您的感情经历也有伤痛,我原以为您肯定是一帆风顺的。只是这些我知道得太晚,要不,暑假您来采访时,彼此可以谈得更多更深。
我在街上转来转去,想送一份新婚礼物给您,精巧的小摆设不便邮寄,最后选了这本相册。礼物很轻,祝福很重,请您收下。
乔克清
1999年12月4日
这封信是夹在相册里寄来的。此后有半年多时间,不见有乔老师的信来。
从2000年年初开始,我在《教师月末》的一版为《时报专访》又新开了一个姊妹栏目——《时报回访》。有不少读者还牵挂着小乔老师,建议我回访乔克清。
春节后,我跟乔老师联系。写信毕竟有篇幅限制,我很想和她通通话。她家里没有电话,我先写信,请她告诉我一个方便的号码以及通话的时间。那是个寒冷的夜晚,我在办公室给乔克清打电话,暖气很足,可我还是能通过电话线,从小乔老师的语气里隐约地感受到,公用电话机旁那包围着她的阵阵寒意。
乔老师说近段她的心情一直不太好,不愿意再在报纸上露面。找到了爱人,中国直播网,可以让读者一同分享喜悦;事情没有任何进展,还有什么好说的?
乔克清还告诉我一件事:在她的朋友中,有一个男孩,因为彼此都迟迟没有找到理想的对象,就有意组成一个家庭,当然两个人都不甘心,于是,两人约定,各自用一年的时间继续寻找,一年后,如果还未找到,没什么想头了,两人就结婚。
打电话时,离他们的约定已过去了半年多。乔克清说,到最后,没有别的选择,可能就是他了。她又说,他占据不了她的心。
电话打了将近一个小时,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沉沉的,虽然春节已过,可这天还是凉啊。
(记者)
第九封信
刘老师:
您近来好吗?
去年的今天,为我的事,您专程赶到商城来。转眼整整一年过去了。如果说见到您时,我还是天真地憧憬美好未来的女子,而现在我已不敢再抱幻想了。这也是我一直渴望与您联系、又终于低落地没有联系的原因。在现实面前,我是在退了。
退的当然是指感情,可是退到要凑合的地步,还不行。上次电话里提到的相约一年的人,已另娶她人。关系好一点的朋友,一味地问我是否“抵达”了爱人,对我构成压力。被评为全县“十优青年知识分子”,也不能让我高兴起来。想写点东西,却无法静下心来。活动的范围,像冬天的水面,因结冰愈来愈小了,我担心会在人情里冻结。
刘老师,很想你们。您在《在赵老师的院子里》提到了我,看后我泪流满面……
乔克清
2000年8月15日
这期间从成都传来《爱人啊,我何时能抵达你》在全国教育好新闻评选中获奖的消息。对于得奖,我并不意外,教育专业报的记者以这种特殊的形式关爱普通教师,应该得到鼓励,如果我是评委,也会把奖项给这篇报道的。
然而,我的心里不是滋味。一想到我凭着采写有关乔克清的报道在全国获奖,而小乔老师并没有因我的报道抵达爱人、抵达幸福,反而在平添了一些烦恼之后,至今仍在孤单的生活中徘徊,我又怎能释怀呢?
新年又快到了,我给乔克清老师寄去一张贺年卡,画面是一枝在雪中盛开的梅花。让这梅花带去我深切的祝福吧,虽然这祝福显得那么无力。
(记者)
第十封信
刘老师:
您好!
绚丽的红梅,缤纷在我的书桌上,那清幽的香气,伴着您的祝福,使我深深地沉醉。
刘老师,我的“爱人”找到了!
是最近刚定下来的,还没来得及告诉您。他是开中巴车的。我从前对开车的有偏见,觉得他们“坏”;但见了他,我知道我已走不出我的思念。更重要的是他一样地看重我,他的家人也一样。我已卸去昔日心头沉重的枷衣,在新千年里展翅翩飞如一只轻快的鸟儿。
刘老师,有许多话还想说,但不说,您也会体味到我些许的感慨。都过去了。
刘老师,我感到生活很美好,太美好了!
刘老师,很想你们!
刘老师,祝您——一切好!
乔克清
2000年12月28日
真是特大喜讯啊!我高兴得冲进大办公室,把这封不长的信读给同事们听。
同时,我心中也有点小小的失落。如果这个“爱人”是在拿着《教育时报》去应征的读者中选定的,那该是个多么圆满而理想的结局。
(记者)
第十一封信
刘老师:
您好!
新学期第一天报到,邮差就送来报刊,厚厚的三大摞。我一瞅见,立刻走过去,全都搂到自己办公桌上。
寒假离开了学校,像所有恋爱的人儿一样,沉浸在温馨的气息里。儿时过节的心情早已忘记,所以这个春节是我过得最幸福、最兴高采烈的。但我又像有所期待,期待着开学。开学了,就能看到心爱的《教育时报》,还有也许会有您的信,信中有对我的释怀。
呀!翻到第二摞报刊,果然有一封!
我很好,您放心吧。刘老师,我其实还是很幸运的,不是吗?每一件事,对于我,过程总是那么曲折,但结果总算称心如意。其间情绪的波动、性格的磨砺,在回首时都粲然起来。我笑得很美,因为我的心被冻伤过,才更能深切地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刘老师,什么时候我将做款款深情的新娘,下封信告诉您吧。哎呀,不好意思,脸都要红了。
乔克清
2001年2月3日
如果说乔老师的上一封信让我兴奋,但也有点将信将疑的话,开学后的这封信算是真的让我释怀了。
我把乔克清这一年多来写的十来封信又拿出来一一细读,其中的山重水复峰回路转让我唏嘘不已。有同事提议,何不在这些信中选择一些重要的片断整理出来,让那些牵挂着小乔老师的读者一同回味来路的曲折和如今的幸福?
我把这个想法写信告诉乔老师,征求她的意见。
(记者)
第十二封信
刘老师:
您好!
收到您的来信,我很惭愧。我是这样毫无原则地彻彻底底地迷失在花一样开放的灿烂的心情里了。幸福于我,已不再是一种传说,我只愿跟他上路,陪他走天涯,伴他到白头。有时,为上苍最后终于对我露出的笑脸,感恩得想哭。
那个喜气洋洋搭上红盖头的日子,在一审再度之后,仍未定下来。他想办得圆满,我想了无遗憾。婚姻就该是这样沉甸甸的又甜蜜蜜的吧。
刘老师,整理书信发表,对曾经关注我的人们有个交代,自然是一件好事。以后,我想过的是一种平静如水又细水长流的日子。不管我同你们的联系是勤是疏,《教育时报》都是我永远的向往、思念和瑰丽的梦。有您,有你们的报纸,我想我在拥有幸福之后,还会提起笔来,在人生的天空绘一道亮丽的彩虹……
乔克清
2001年4月15日
又有将近半年没有收到乔克清的来信了,但我已不再担心,想必在铺满鲜花的路上,她一定走得很踏实、笑得很灿烂。
2001年教师节前夕,我给乔老师写了一封信,祝她节日快乐。同时告诉她,《教育时报》明年版面要扩大一倍,希望她能继续为报纸写一些好的作品。在信末,我又一次重复了我在《爱人啊,我何时能抵达你》结尾时说的:“期待着能带一束鲜花去参加婚礼——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吧!”
小乔老师,等您来信。
(记者)

这12封信经乔老师同意,由《教育时报》记者刘肖整理后,发表在2001年9月29日的《教育时报》上
乔克清:讲述我和时报的故事
1987年,《教育时报》应时代而生
2017年,《教育时报》顺时代而立
30年里,《教育时报》见证了河南教育翻天覆地的变化
30年里,河南教育人见证着《教育时报》的成长
重要声明:本原创作品,著作权属《河南教师》微信公众号(jiaoyushibao)所有,媒体或公众号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微信ID:jiaoyushibao
长按二维码进行关注
觉得不错,请点赞↓↓↓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chinazhibo.tv。